11月14日下午,惠州與深圳簽訂了“企業信用信息互查”合作協議,將共享地稅等19個部門的59項數據信息。今后,兩地企業信用有“污點”,跨市也甩不掉。
褒誠信、懲失信,正從單兵作戰走向抱團出擊。這是惠州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新起點。試點兩年來,信用監管成為惠州社會治理和依法治市的抓手。
小微企業信用優質,不用抵押也能申請到“征信貸”;21項政府專項扶持金,信用報告不過關則無緣申請……在惠州,信用儼然成為“通行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葜菡陨鐣庞皿w系為突破口,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入庫信用數據保持全省地市首位
惠州試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局在2012年。是年9月,惠州被增列為全省試點市;12月,就建成了“一庫一網兩平臺”的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起步迅速,推進也深入;葜菹群蟪雠_了70多項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管理制度,信用信息采集、管理、應用、安全“四位一體”。
惠州還積極培育和發展本土信用服務機構,目前已成立了1家信用評級機構、1家信用研究機構、成立了信用協會,3家征信機構也在注冊登記中。
市信用辦負責人介紹說,截至11月初,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入庫數據已超過2.8億條,繼續保持全省地市首位。其中涉及33家單位147個數據主題1400個數據項,信息主體涵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近期將再征集9個部門的181個數據主題。
數據“云”龐大起來了,也在向縣區延伸。目前,惠城、惠東、龍門已開展了縣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試點,將進行市、縣區系統對接。
按計劃,到2015年惠州將有50個以上行業和部門內部信用信息基本實現交換共享。到2017年,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1.24億專項資金要先看信用記錄
公共資源交易,是惠州較早運用信用產品的領域,“黑名單”乃撒手锏之一。
2013年4月起,市公共資源交易系統與市聯合征信系統實時對接,能自動攔截違法違規企業。49家“黑名單”企業被系統屏蔽參與土地競買,6家建筑企業因違法轉包、投標業績造假,被罰兩年內禁止承攬惠州工程。
如今,惠州12個職能部門的30多個具體事項中已率先使用了信用信息。公共資源交易、財政性資金分配、評選評優等越來越多的政府管理事務中要求出具信用報告。
一紙信用記錄,有時還是前置門檻;葜菔崂沓錾婕10個部門的21項適合使用信用信息的專項扶持資金,總金額達1.24億元。企業有不良信用記錄,則失去申報資格。
信用產品被廣泛運用,信用記錄也越來越被看重。目前,市信用中心已免費出具信用報告2000多份,接受咨詢過萬人次。
針對政府和個人誠信問題,惠州建起了公務員錄用誠信檔案庫,近年來年均有3—5名考生因放棄面試、體檢或錄用,被記入了誠信檔案庫,3年或5年內不得再報考。
根據計劃,惠州還將把政府部門信用狀況納入政績考核,并逐步將公務員財產申報、獎懲記錄等信息納入誠信檔案,作為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
“征信貸”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對失信者亮紅燈,對守信者則開“綠色通道”。市政府黨組成員、市發改局局長胡建斌說,有的企業會產生誤解,以為建設信用體系,就是要對企業進行懲罰。
實際上,惠州較注重信用獎勵機制。例如,政府采購、水利工程等交易,設置了一定的誠信分值,投標企業信用好,誠信得分相應更高,中標機會也更大。
“這讓信用好的企業得先機!被葜菔薪ㄔO集團公司總經理邱衛東說,公司連續20年獲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有信用籌碼,去年中標了10個上億元的建筑類工程項目。
“信用記錄好,貸款也容易了!被葜菔兴募揪G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宋介紹,此前,他向一家銀行申請了450萬元貸款!安恍枰獡:偷盅,頭天簽合同,第二天就到賬了!
這源于惠州引導銀行創新推出小微企業“征信貸”。銀行結合公共信用信息,綜合評價企業及企業主信用,向資信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現已發放了1400多萬元。
依托于信用信息系統,惠州還正在開發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專頁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
據《惠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到2015年惠州將基本形成一套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到2020年全面應用于全市中小微企業,“政銀擔企”緩解企業融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