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則:謝謝主持人,很榮幸參加這一次的會,大家上午好,商業地產我還是比較模型的,這個問題一個是很敏感,一個是很重要,我就是按照我們會議的要求講一下中國零售業發展的要害問題以及趨勢以及對策,實際上也可以翻譯成2009您零售業的預測與對策,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最近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剛剛發布了一個2009年的分析報告,當天中央電視臺已經報告了,做了很多摘要式的內容解讀,借助主流媒體發布了一個主流的判斷,這個網上都可以搜得到。這一次的金融危機使全世界的經濟學界很沒有面子,大家真正感覺到而且有預言的并不多,所以只能是回想起經濟學界的一句話,經濟學界搞預期,什么是預期呢?一個20歲的年輕人40年后是60歲,這個就是預期。什么意思呢?很多的東西也不能對經濟學家要求過高,因為這一次確實來得比較突然,至少以前沒有經歷過,所以全世界正因為沒有經歷過,發生了,發生之后會帶來什么東西也沒有經歷過,一開始有一些麻木,事情發生以后有一點渡過反映。所以我想應該冷靜下來認真地做一些思考和判斷,防止從麻木不仁一下子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2009年,中國的零售業應該在全世界的表現肯定還是最好的,今年雖然下半年開始整個的國際上的信息不斷地傳遞,人們在信息上受到了重創,但是實際發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以非常高的勢頭在增長,1到11月份,官方的數字還都是在兩位數,而且比2007年要高出很多,這個是什么情況呢?我們前期的大規模的投資,那種信息那種樂觀的情緒支撐著,所以它有滯后性,直到此時此刻,我們到商店去看看,在中國的大陸各個地方人氣還是很旺,交易還是很高的。按照這個思路,加上一個滯后期,假如現在的信息受到影響了,投資發生了,經濟學界分析就是10個月的滯后期,或者是6個月的滯后期,可能明年會影響到社會銷售額的業績的問題。 我個人感覺把各方面的原因匯總起來,明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依然會有10%以上的增長值,因為大的判斷節是中央的大政策是保經濟增長不低于8%,根據歷年統計,社會消費品在中國大陸增長幅度總是高于GDP增長。還有一個是中國連續出臺了很多重大的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這個有人說已經開始呈現。因此也有一個滯后期,我們把利好的滯后期也算進去,所以我就分析了,明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會太差,至少在全世界的表現當中,也是很可觀的,因為消費和零售業的關系是最密切的,如果大家說 零售業要不要過冬,要看看消費者要不要過冬,我個人感覺至少在中國還不是這樣的,不能說都過冬。 所以從深層來看我們現在遇到的還是認識觀念和思路的問題,而且不能都拿金融危機來說事,中國即使沒有這一場金融危機,我們流通業,包括零售業,原來存在的很多的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當前我個人覺得我發現今天在坐的很多都是商業地產界的精英,我就提一點想法,怎么樣防止這些情況出現。零售業內功不強,功夫不到,主業在滑坡,什么意思呢?商業企業不經商,或者是經商的比重在下降商業紛紛轉向房地產, 主業份額榕建,主營業務變相外包,業務素質滑坡,商業人才流失,這種情況應該給于解決,這一場危機沒有到來我們也應該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商業企業要人清形勢切忌慌亂盲目跟風,在這個時代要認真加以考慮研究對策。核心就是停止商業內部的內耗,各個方面要聯手闖關,共籌大局,而且向主營業務回歸,商業一定要在自主經營這一塊把這個比重搞上去。 再一個就是實施多方協同的供應鏈債務,批發商,零售商要聯手,實行多方的協同 供應鏈戰略,抓住機遇在海外布點,什么意思呢?這場危機過后,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中國對于消費品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在這種背景下,金融危機我們要抓住這種機遇在海外布點,F在有一個零售業國際化,但是很多的國際跨過公司到中國來了,但是中國沒有走出去,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多動腦筋,我們要在這個問題上先走一步,給全國做一個探索。 中國有巨額的商品輸出,但是我們的資本沒有和商品一塊走出去,我們的商業資源也是停留在本土,這樣的話,我們的很多的品牌就培育不出來,我們永遠是搭別人的車走別人的渠道才能走出去,我們只有培育別人的分銷渠道才能把利潤留住。廣東是一個大的加工基地,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分銷渠道將來會非常麻煩。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在這些方面是吃了大虧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走出去,是搞專賣店,還是直接在外面布商業網點,這個需要進一步研究,中國有一個考察就是敲鑼打鼓地請進來外國的零售資本,我們自己始終沒有走出去,看到外資大老板是怎么賺錢的。所以靠的就是創意、品牌、網點,靠的是標準,靠的是制造業之外的智慧。所以要關注生產線物業的高附加值,如果不憑借商業服務業走出去的話,中國的制造業恐怕永無出頭之日,這個是30年的教訓,到這個時候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我們的制造業商品出去了,但是我們的分銷渠道沒有出去,服務貿易這一塊是一個巨大的空白。 我們要積極推動出口轉內銷,至少在一個階段,如果我們的商品出口有困難,就應該考慮在國內銷售,所以要解決好原來的外向型的企業,不太 熟悉國內市場的情況,要解決他們的問題,這個也許是我們商業的機會。再一個問題是國內要爭取商貿領域的公共財政支持,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中央下決心實施大規模的財政計劃,流通領域要怎么樣呢?也應該假如這個計劃,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得進展比較少,商務部在這個方面沒有拿到比較務實的項目。所以要加快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在流通領域,這個可能和我們的商業地產有關系,比如說流通加工,物流陪送,還有就是檢測,一些鐵路專用線,專用碼頭,這些設施嚴重不足,還有農村的設施更是落后,這個都需要還欠帳,這個都需要巨額的投入。 還有一個是擴大生活必須品的投入,防止大宗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再一個怎么中小企業商業企業的貸款,緩解零部關系,加重對于農家電示范工程的支持。根據公共財政的支持,對于社區商業、批發市場,大眾餐飲,這些事關民生的帶有公共服務性質的項目要得到公共財政的支持,國外在這個方面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中國在這個方面,特別是社區商業怎么支持呢?具體的比如說商業進社區,能不能有一些租金上的補貼。還有就是超市,抵扣稅也應該加以改變。還有一個是零售業到評主營業,切實改變商業企業不經營商業的普遍狀況。 改進零售業的流程,前提就是你必須先把主業做起來,做大做精,這里面要優化流程,所以我們的流程很粗放非常地不合理,零售業一定要改進這種流程,實行精致化戰略,在新時期關鍵是采購這一塊是最重要的,要精確化采購和庫存的控制以這個為主導。打造一個多方當事人共同參與的供應鏈,從粗放流程向精細化轉變,探索在新的一年我們有的是商業地產的,我提一個問題就是在新的一年不開新店能不能盈利,不開新店也能夠盈利這樣的內涵化的道路,不是每年開新店評規模,怎么樣從真正的主業把它做精做強這一種新的內涵化的發展道路。不開新店也能夠盈利,或者是保持一個上年的什么樣的水平。 中國現在商業銷售困難,資金鏈很脆弱,因此更要謹慎,提高采購精致化,科學化水平。有的老板和我們講說商店40%陳列的商品是無人問津的無效陳列,零售業和消費者打交道,所以商品的陳列學習很大,因為中國放棄主業經營,反正我收了費了你進來別人借你的臺來用。很多方面來看很多的商品陳列是無效的,或者是低效的,所以商貿業要利用新的載體來促進銷售。 零售業要依托實體拓展網絡,或者說延伸你的銷售服務,現在中國逐步地進入了老齡化這個時代,中老年人,他們購物以后,有的時候搬不動,拿不走,甚至是有的時候患病、在家需要超市里面的東西怎么辦呢?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能夠解決他的需求,具調查這個需求是非常大的,我們做一個延伸服務解決他們的需求問題,這一塊需求應該是非常大的。 再一個是以人為本,2009年要善待顧客,善待員工,我想這個是共筑難關贏得未來的根本也是一個企業的責任,我觀察我們的超市收銀員勞動強度非常大,即使是在經濟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收銀員那里等待的情況還是非常大的,他們那里的勞動強度非常大,精神高度緊張,他們的工資還是比較低的。最近調查商貿業員工的工資在各行各業當中是下流,所以工資很低十分辛苦。所以我想到了對于收銀員要適當地加以更多的關注、關懷,比如說我們能不能實行收銀員過失差錯基金,如果收銀員收錯了,如果不是主管的話應該做一些補償,有一些超市是收銀員搞錯了要自己承擔。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過失差錯基金。 最后一定是實事求是澄清誤解,贏得商業應有的名分和地位,為什么呢?中國歷來有輕商的傳統,好事習以為常了,如果商業一犯錯一個個別的案例好象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了,一個個案往往形成非常大的判斷,我覺得這個是非常不公平的,包括新聞聯播兩天報道有一些商人擾亂物價推動通貨膨脹,其實我覺得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是中央銀行來關注的問題,是一個貨幣政策的問題,一個商人再怎么折騰也不可能是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也是一樣的。所以一有風吹草動拿商人說事我覺得這個是不公平的,商人的真實情況是什么呢?商業的存在是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而不是增加。有一些輿論給大家的印象是商人層層家價,從中盤剝余利,損害了消費者和生產者,如果是這樣的話,幾千年的商業不會走到這樣的。所以要還一個清白,給商業一個公正的判斷,通過這個網點在時間、空間上恰恰是他化解了很多的膨脹和緊縮情況。 居民的每一分錢都是由服務業轉化為生活質量的,所以商業屬于實體經濟的核心部分,他比虛擬經濟,比金融,從實體經濟角度說更重要,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是虛擬不掉的,包括從這一次的金融危機當中獲得最大好處的金融家們,所以對于商業一定要有一個公正的判斷,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出臺有利于商業經濟發展的商業政策。 我們為什么要有信心呢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美國的消費者不買東西了,所以零售業關門倒閉了。美國是什么一個長期靠負債來消費的一個國家,他是沒有錢也敢折騰,中國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導致了我們的老百姓有巨額的儲蓄不敢花,我們美國是沒錢也敢造中國是有錢也不敢花,所以這個基本鏈是美國是決然不同的,所以美國出現一個情況我們不能拿過來嚇唬自己。所以零售業2009年肯定要比2008年增幅下降,但是應該還是一個比較有促進的因素和阻礙的因素,綜合最后總的看下來,我個人覺得,10%的增長是沒有問題的。 回過頭來看,我們中國有幾個增長點比較低的年份也就是在10%,沒有低過10%,所以我們說總的基本面在這個大的判斷上應該是有信心的,這樣的話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我們來討論問題,我覺得會有一個可靠的符合實際的判斷。 最后一個關于經濟周期,資金鏈斷裂,有一些人很悲觀市場經濟走到了盡頭,我不認為是市場經濟走到了盡頭,而是以金融壟斷資本主導的掠奪性的舊的經濟秩序走到了盡頭,整個虛擬經濟玩大了一個大的泡沫破裂了,應該說是金融壟斷資本主導的帶有掠奪性的舊的經濟秩序走到盡頭,中國在未來的談判桌上應該有話語權,所以說2009年在一定程度應該是可以再樂觀一些,過渡悲觀恐怕不符合實際,謝謝大家。
|